處暑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
多落在國曆8月22日至24日,暑氣至此而止矣,是夏日暑氣的終結點。
不過依照熱帶、亞熱帶氣候區域分布,通常炎熱的氣候多半會到10.11月才會逐漸轉涼
但處暑氣候,已經不像小暑、大暑那般的濕熱不適,但高溫乾燥的感覺更為強烈
俗諺說道:「處暑處暑,曝死老鼠」、「秋老虎,毒過虎」
可以見得入秋時的炎熱,猛烈如虎!
《詩經》之《周南》云:「五日爲一侯,三侯爲一氣,故一歲有二十四氣。」
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初侯,「鷹乃祭鳥」,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且先陳列如祭而後食。
二侯,「天地始肅」,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充滿肅殺之氣。
三候,「禾乃登」,穀物在此時成熟,可準備收成。
所以在秋季要收斂肺氣,保持心情平穩,確保肺氣清肅,
如此一來我們才能與秋氣相應,這也是秋季養生的重點。
處暑推薦食材
金針花
性平,微涼,利水除濕,止渴除煩。
《本草注》曰:「萱草味甘,令人好歡,樂而忘憂。」
《本草綱目》記載,其「祛溫利水,除濕通淋,止渴消煩,開胸開膈;令人心平氣和,無憂鬱。」
將金針名為「療愁」,民間稱他為「忘憂草」,心情不愉悅可以作為烹煮食材加料喔!
金針花除了含有大量蛋白質及鐵質,可造血、補血、強壯臟腑機能及利尿、止血、消腫等;鐵質約為菠菜的20倍,蛋白質的含量也高達62%。
不過金針花比較寒,烹調時建議加入薑更好,建議一天攝取新鮮金針花100克,烹煮前最好浸泡一小時,可除去部分的生物鹼,
因新鮮的金針花有秋水仙鹼,食用過量會有腹痛、腹瀉的狀況。
金針花富含B-胡蘿蔔素、礦物質及蛋白質,身體虛弱者建議食用乾燥金針花,因乾燥金針花不含秋水仙鹼毒素,烹調金針花內另含有皂素鹼,皂素鹼有安眠的功效,需完全煮熟才不會吸收不良,腹瀉。
小筆記:
我們都擔心所買的金針,在加工時添加到二氧化硫,挑選市售乾金針建議參考以下原則:
1. 眼睛看一看:是否色澤過於鮮豔,應呈現淡淡褐色或黑色。
2. 鼻子聞一聞:是否有酸敗或藥水等異味,一般來說聞起來會帶有微微的花香味。
3. 用手摸一摸:是否觸摸時有乾燥感,且沒有吸濕、受潮、黏膩等現象。
如果已經買到有二氧化硫添加製品,建議以下清洗試試以下方法:
1. 水量加至20倍:金針花拆封後,先以清水沖洗1次,放入鍋中加入等同金針份量約20倍的水。
2. 溫水45℃浸泡:適合浸泡金針的水溫以45℃為佳。
3. 添加少量白醋:水中加入少許白醋,有助消除二氧化硫。
4. 勤換水:浸泡過程約20~30分鐘,泡浸10分鐘後需換水1次。
水梨
梨,甘微酸寒,潤肺涼心,消痰降火
處暑炎熱乾燥,適量吃點水梨可退火潤燥,但是份量不宜過多,否則導致脾胃太寒涼而拉肚子。
水梨富含多種營養素,如醣類、膳食纖維、鉀、維生素C、維生素B群、果膠等。維生素C有抗氧化之效,促進傷口的癒合。水溶性纖維果膠,可降低膽固醇。
水梨可生熟食皆可食用,尤其燉熟的梨子,有部分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溶於水,減少可攝取的量,但纖維質卻更軟化,可幫助體內消化時間,增加腸道利用。
荔枝
荔枝是亞熱帶區域的水果,含有維他命B群、維他命C、磷、鉀、鎂等營養素。
在台灣鮮果生長期短,吃多了容易上火,通常加工製成果汁或果乾等點心食用。
《隨息居飲食譜》記載,荔枝具「通神益智,填精充液,滋心營,養肝血」等功效。
但吃多容易上火、流鼻血、牙齦腫痛。但也同時具有補性,體虛或血虛的人,也能適當食用來進補喔!
雖荔枝對人體有益,可是在過去的臨床上,常會發現有人吃太多荔枝,造成血糖太低暈眩送醫的狀況。
西醫觀點認為,可能是太甜造成血糖浮動太大;
不過中醫早有記載「多食荔枝使人醉」,一下子吃太多荔枝,會造成暈眩無力頭暈眼花的症狀。
要解決「荔枝使人醉」的症狀,解藥就是他的「荔枝殼」!
只要將剝除的荔枝殼洗乾淨,加水煎煮,喝下荔枝殼水即可解除暈眩。
除了暈眩外,若將荔枝殼用乾鍋炒過,放涼後保存於冷凍庫,產後婦女口渴想喝水時,還可取出煮水當茶喝喔!
荔枝除了殼之外,荔枝核也是一味藥材,連殼一起煮食用,能緩解疝氣、陰囊腫大、下腹腫痛的症狀。
只要適當使用,可說是好處多多呢!
>>閱讀更多:
24節氣系列【小暑】蔬果食材推薦~適合秋日的蔬果
24節氣系列【大暑】蔬果食材推薦~適合夏日的蔬果
24節氣系列【立秋】蔬果食材推薦~適合秋日的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