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的三五好友們,總是各自忙於工作,鮮少有機會相聚,尤其結婚育兒後,時間更不是自己可掌控,總是沒單身那般的自由度。
在一次約定探訪好友初生嬰兒的機會下,終於敲定每個人的時間點,算是另類拋夫棄子(?)久別重逢,令人興喜雀躍!
但一陣吵雜聊天中,
- 某A突然問起我:你吃素好像也很久了耶!你們素分好多種我實在搞不清楚,你算是胎裡素嗎?
- 某B加入這談話:那五辛素,是哪五辛啊?辣椒嗎?那不就吃東西都很辣....
我閉上眼深吸了一口氣,約莫有三秒鐘(心裡是大翻白眼)
隨即思考的是,我們的飲食世界真的有好大的差距!於是幫大家上了一堂簡單的“素食分類”課
- 「胎裡素」是指寶寶在媽咪懷孕期間,沒有接觸葷食,陪著媽媽維持素食飲食,所以稱之為「胎裡素寶寶」。
Photo by Anna Pelzer on Unsplash
2019年英國的《經濟學人》報導指出全球大趨勢,2019年被命名為純素之年(The Year of the Vegan)
2019 年是素食主義成為主流的一年。人們對一種不僅避免肉類和皮革,且不使用所有動物產品(包括雞蛋、羊毛和絲綢)的生活方式,投入於此的人們正持續增加中,有 1/4 的 25 至 34 歲美國人表示,他們是純素食者或素食主義者。素食主義正迅速成為主流,其受歡迎程度與性別、年齡、文化、種族、政治和經濟差異有關。透過對素食生活方式,我們能以用更好的方式,為這個世界的孩子、動物,地球,打造更美好的環境。
根據2020年"世界素食人口報告"指出,台灣素食人口突破300萬人,佔總人口13%、世界排名第2,也就是說台灣每10人就至少有1人吃素 ,且素食族群不斷成長,不同於過往因宗教信仰茹素,現在偏向以追求健康、環保為訴求,成為大家減少吃肉的主要原因。
潔西本身飲食習慣為蛋奶素,以植物性食材為主,慢慢朝向維根Vegan方向努力,大家也可以看看身邊朋友是吃“哪種素”嚕!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為素食者制定飲食指南,尤其於 98 年公布素食種類分為「純素或全素」、「蛋素」、「奶素」、 「奶蛋素」及「植物五辛素」五種,可隨個人飲食習慣決定是否攝食奶、蛋、植 物五辛(乃指蔥、蒜、韭、蕎、興渠)食物。
常見於台灣 5 種素食種類:
- 純素/全素(Veganism)
只食用純植物性製品,不含植物五辛(蔥、蒜、 韭、蕎及興渠)、奶蛋、蜂蜜。
另外,一般所指的「早齋」近似全素飲食,多出自於向神明祈願而開始吃素,希望求得平安健康、考試順莉等。 - 蛋素(Ovo vegetarian)
食用純素/全素及蛋製品,不包括奶類,且戒五辛植物食品。
- 奶素(Lacto vegetarian)
食用純素/全素及奶製品,一般不吃蛋和酒,可接受五辛植物食品。
- 蛋奶素(Ovo-lacto vegetarian)
食用純素/全素及奶蛋製品,一搬戒五辛植物食品, 最近台灣食用奶蛋素食者漸轉為純素食者。
一般指「初一十五素、宗教素(佛教/道教)」近似於蛋奶素飲食,不食五辛植物。 - 植物五辛素(Five pungent spices vegetarian diet)
食用含植物五辛(蔥、蒜、韭、蕎 及興渠)的植物性製品,亦可食含奶蛋類製品,內容物名稱需確實標示清楚。
飲食習慣由葷食轉為素食者,建議初步可由植物五辛素作為入門體驗款。
【以下簡易製作台灣常見素食分類】
(IG: veganlife.baby)
上述分享台灣衛福部公布的 5 種素食類別外,有另外 6 種素也可以認識喔!
- 維根主義 (Vegan/Veganism)
Vegan可說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展現,將「不傷害動物」理念落實在生活當中,飲食方式與植物五辛素者相近(可食用五辛),不食肉,蛋奶製品、蜂蜜、鵝肝醬等。不使用動物成分製品(如真皮製產品,或含有絲綢,羊毛製品),挑選無動物實驗的商品,亦不支持動物表演活動,避免因自己的生活習慣而導致動物遭到虐待或傷害。Vegan是近年歐美相當盛行的飲食方式,目前台灣素食飲食習慣也逐漸轉為Vegan維根主義者。
- 果食主義/Fruitarianism):
飲食方式僅食用水果、果汁或其他植物果實為主,不包括肉、蔬菜和穀類。
- 水素主義(Waterian):
飲用清水來維持生命。
- 生機素主義(Raw vegetarianism):
生機素食主義者認為烹調會致使食物中的酵素或營養被破壞。
飲食方式將所有食物保持於天然狀態,加熱烹煮也不超過47度C。
>某些稱為「活化生食主義者」:食用種子類食物前,將食物浸泡於水中,使其酵素能活化。
>某些稱為「生 食 主 義 者 」 :飲食理念與果素(果實主義者)相似,有些生食主義者僅食用有機食物。
- 耆那教素食主義 (Jain vegetarianism):
可以食用奶製品,但不食用蛋製品、蜂蜜和任何形式的根莖食品。
- 苦行素主義(su vegetarianism):
苦行素食主義者為堅定心中信念,以苦行方式進行素食,戒蛋,奶,大豆、食鹽。甘地為其代表人物。
Photo by Dan-Cristian Pădureț on Unsplash
另外,還有種稱為「半素食主義」的類別~
基於健康、道德或信仰而不食用某些肉類,不食牛、羊、豬等哺乳動物的紅肉,可說是最普遍的類型。
這類別的人會食用部分禽類和海鮮。這不是傳統的素食主義,而是介於兩者之間,稱為 「半素食(Semi-vegetarianism) 」或「彈性素(Flexitarian)」。
【以下簡易製作外國常見素食分類】
(IG: veganlife.baby)
- 彈性素/方便素/鍋邊素 (Flexitarian):
>方便素:
生活中盡量選擇素食為飲食方式,但若環境條件不允許(如未提供素食的餐廳),也可接受食用動物製品。
>鍋邊素:
生活中食用素食,但素食可允許與動物製食品混雜,或可接受使用與葷食共煮過的鍋具及碗盤。又稱為"鍋邊菜"、"肉邊菜"。
- 海鮮素/魚素主義(Pescetarianism):
主要以素食為主,偶爾食用魚類和其他水產品,但不食用其他陸地動物。
魚素在1990年初被創造出來,由意大利文 “pecece” (意解「魚」)和 “Vegetarian” 結合,以魚類、海鮮取代家禽類別的紅白肉,通過海鮮、全穀類、堅果、豆類和蔬果膳食取得營養。
- 禽素主義(Pollotarianism):
主要是以素食為主,偶爾會食用雞肉,但不食用哺乳動物的肉,即所謂的「紅肉」。
- 白肉素主義(Pollo-pescetarianism):
主要是以素食為主,偶爾會食用魚和雞肉,但不食用哺乳動物的肉,即所謂的「紅肉」。
- 免費素食主義(Freeganism):
以純素食為主,除非肉類、蛋、奶製品的來源是免費的,著重減少浪費、反對過度消費。
- 道德雜糧主義(Ethical Omnivore):
獲取食物來源必須是天然、有機和道德,不含抗生素荷爾蒙等人工飼料添加劑。
- 長壽健康飲食法(Macrobiotic diets)
食用食物包括穀類和豆類,偶爾食用魚和其他水產品,著重能量平衡與健康長壽。
近幾年來素食主義逐漸形成一股風潮,也可說是生活態度和生活哲學的一種選擇,素食分類百百種,可看出人們對自己的健康、保護動物權益和環保意識日益增強。素食者 Vegatarian 及純素者 Vegan 飲食方式其實不容易,素食者要避免所有動物肉類及副產品的食物,純素者更要拒絕使用任何來自動物製的商品。
實踐 素食/蔬食的飲食方式是種漸進式的過程,若不是從小開始習慣吃素或宗教信仰的因素,一般人從平日飲食習慣上脫離要肉食,可說是有相當的難度!不過我們的初衷是希望能減少人類對地球及動物們的傷害,試著從自身做起,漸進式地不吃肉、不使用動物實驗性的化妝品、動物製成的相關商品開始。
如果沒辦法一下子轉換素食/蔬食飲食方式,「彈性素、魚素、植物五辛素」或許可作為入門選擇,從每週一日、每日一餐(快跟上每週無肉日的議題)開始調整、培養新的飲食習慣。現在外面餐廳、小吃或便利商店都有不少選擇,嘗嘗看不同的口味,一定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開始起步。
(IG: veganlife.baby)
>>閱讀更多:
吃素營養足夠嗎?13個給素食者的飲食要點
2021年丹麥減碳飲食新指南~為健康和氣候做出更棒的選擇
Food 2.0植物肉體驗~OmniPork!EAT新豬肉小籠包
Photo by Brooke Lark on Unsplash
參考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