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得家人朋友第一次聽到我吃素時,他們對素食的印象,還有最常見的問題就是.....

「這樣吃素營養夠嗎?」
      還好本人沒有很瘦.....不然應該真會被歸因營養不良

「你吃素會沒力氣吧!」
      之前本人還參加過100公里單車賽、21公里路跑...沒力氣這好像有點說不過去

「你吃素營養不均衡!」
      素食飲食習慣超過10年,仍好好的一叢長在這,還生了個寶寶耶)


接著家人下一句總是半開玩笑的說
魚是喝「水」的!牛吃「草」,也算是素啦!
你是被人家洗腦了啦!來你今天吃肉,明天再吃回素食就好(不懂這什麼邏輯XD)

連大學室友也不例外,打開冰箱,問我為什麼要買草,不是給牛吃的嗎
我不過是想做道苜蓿芽沙拉.....
總之覺得素食者,只能吃青菜(?)過活,這種生活豈不是太可憐了嗎?!
不過話說回來,若不懂的均衡的飲食,不論吃菜或吃肉,吃太少或太多,
都有可能營養不良 (營養過剩還會肥胖呢!)

photo by Brooke Lark on unsplash
 photo by Brooke Lark on unsplash

有些人懷疑吃素會攝取不到充足的營養,但其實蔬食比奶肉飲食更營養喔!
哈佛大學研究團隊研發一套系統,評比各種飲食模式的健康程度,稱為「健康飲食評量指標」(Alternate Healthy Eating Index),研究結果顯示素食者的分數比奶肉飲食者高出很多,跟想像的不一樣吧!

肉類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較低,也幾乎不含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但有大量的飽和脂肪(不好的脂肪)和膽固醇。雖然肉類也含有蛋白質和鐵質,但是蔬菜類也有,還比較健康呢!
另外,奶類製品含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質和糖分,卻沒有蔬菜、水果和豆類理所含的維生素。

素食和葷食最大的差別就是蛋白質來源不同
葷食者蛋白質來源較廣,有蛋、豆、海鮮、家禽和家畜等肉類
素食者蛋白質來源主要,有豆類植物、堅果種子類和一些素肉加工製品等。
如果是蛋奶素者,蛋白質來源可以增加來自蛋奶類製品

也因為如此,素食者可能會面臨的飲食影響有以下  5    

1.過度加工的素肉製品
大豆是素食者攝取蛋白質最好的來源,包括黃豆、黑豆等,許多料理如豆腐、豆漿等簡單的黃豆製品
另外如百頁豆腐、油豆腐、素雞、素腸等素肉製品,經過多重加工程序後,代表它們含更多油脂及鈉含量,當然營養價值也會因為工序而下降。建議選擇當季當令的蔬果新鮮食材,把握少油少鹽少糖、多粗食少精緻的原則,讓素食者者吃得更健康。

2.蔬菜炒得太油啦!
蔬菜需另外料理來增添風味,如油炒、油炸、勾芡、醬汁等,一旦蔬菜攝取量增加,我們所吃下去的油脂也隨之增加。

3.重口味、過多調味料
料理蔬菜變化較少,為了增加不同的風味口感,常加入不同調味料,如糖醋、紅燒、辣醬、咖哩、素沙茶醬等,讓我們攝取過多來自調味料的鈉含量、食品添加物和額外的熱量。而且高糖會轉換成為我們的脂肪囤積(白話文:變胖),高鈉會使我們容易水腫。

4.蛋白質品質較差
蛋白質是構成身體的主原料之一,因植物性食物的胺基酸品質較差,如果沒有注意食物的搭配互補,可能因缺乏部分氨基酸,而影響身體機能運作。

5.易導致某些營養素攝取不足
素食者不吃肉類,可能缺乏某些特有的營養素,如維生素B12,另外鈣、鐵、鋅、DHA及EPA等攝取也容易不足。

素食者要留意自己在飲食上,攝取充足的營養素,想要吃的均衡健康,
我們在飲食規劃可參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小冊子(可線上或下載閱讀)
素食飲食指南手冊》《素食飲食指標》《素食女士營養參考手冊

給素食者飲食指標   8 項 原則 

1.依據指南擇素食,食物種類多樣化
依照素食飲食指南建議,均衡攝取各大類營養。盡可能吃多種類蔬果,增加獲取各類營養素及植化素的機會。

2.全穀至少三分一,豆類搭配更佳
全榖根莖類食物提供碳水化合物及部分蛋白質,其中未精製全穀根莖類可提供維生素B群、纖維素及微量礦物質,建議每日要有全穀根根類熟物搭配黃豆及其製品組合食用,多選擇未精緻全穀類,並達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以攝取豐富的蛋白質。

小筆記:
---豆類為素食者主要蛋白質來源,其中傳統豆腐與豆乾,鈣含量較其他豆類食品多。
---全穀類與豆類食物的蛋白質組成不同,兩者組合食用可達到互補的作用喔!


3.烹調用油常變化,堅果種子不可少
烹調用油應視烹調方式變換使用。
葵花油、大豆沙拉油、橄欖油在高溫中容易氧化,建議不要用來油炸食物。
椰子油、棕櫚油雖為植物油,但它們所含飽脂肪酸較高,會升高血液的膽固醇,不建議大家食用太多。
建議每日應攝取
1 份堅果種子類食物,來替代飲食中的油脂類,多樣化選擇食物,來達到均衡營養攝取。

小筆記:

---堅果種子類像是,核桃、腰果、開心果、夏威夷豆、杏仁果、黑/白芝麻、葵瓜子(各類瓜子)等。
---豐富的油脂可補充我們所需的熱量,請選未經調味的堅果類,不然又吃下許多加工調味料。


4.深色蔬菜營養高,菇藻紫菜應俱全
深色蔬菜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營養含量豐富,菇類藻類提供豐富的維生素
B12,其中又以紫菜的維生素B12含量較多。
建議每日蔬菜類攝取
,至少包含
1 份深色蔬菜, 1 份菇類、 1 份藻類食物。

小筆記:
---菇類像是,香菇、杏鮑菇、猴頭菇、喜來菇、珊瑚菇等。
---藻類像是,海帶、紫菜、裙帶菜、麒麟菜等。
---我們需要菇類食物來補充維生素D、菸鹼酸和礦物質。
---另外可使用碘鹽,以增加碘的攝取。


5.水果正餐同食用,當季在地份量足
新鮮蔬果是維生素C的來源食物,可促進食物中鐵的吸收率,
建議水果可與正餐一起食用,(不論餐前、中或後),改善鐵質吸收率!


6.口味清淡保健康,飲食減少油鹽糖
日常烹調應減少調味品的使用量,多以蒸、煮、烤等料理方式取代油炸炒,少吃醃漬菜類,調味濃厚重、精緻加工、含糖量高及油脂熱量密度高的食品,減少油鹽糖的攝取量。

小筆記:
---建立飲食好習慣:少油、少糖、少鹽。
---改用白醋、薑、蕃茄、檸檬及枸杞、 當歸及甘草等中藥材來提味試試。
---醃漬菜類如:榨菜、酸菜、蘿蔔乾、雪裡紅等。


7.粗食原味少精緻,加工食品慎選食
粗食指原型食物,因加工品可能添加多餘調味品,也因精緻化讓食物失去營養素,盡量避免食用加工類素肉食品。
素食類加工食品多以大豆分離蛋白、麵筋、蒟蒻或香菇梗等,經過加工後製作成類似肉類口感或外型的食品,為了增加風味,經常會加入食品添加物及調味料,建議素食者還是多選擇新鮮蔬果食材比較健康啦!


8.健康運動三十分,適度日曬二十分
健康運動及適當日曬都是不能少的健康保養,適當的熱量攝取,搭配體能運動來提高我們的新陳代謝率。
適度體能活動,除了消耗熱量(順便減肥!?),也可避免維生素D缺乏的問題。


小筆記:
---建議持續多運動,每日至少30分鐘
---每日日曬至少20分鐘,幫助身體產生維生素D,幫助鈣質的吸收,
對於保留骨鈣有幫助,降低罹患骨質疏鬆症機率。

photo by Maddi Bazzocco on unsplash
photo by Maddi Bazzocco on unsplash

其實展開蔬食生活很簡單,這比執行低醣飲食、無麩質飲食來得更容易;
綜合以上飲食原則和注意要點,以蔬菜、水果、全穀根莖類、豆類及堅果,取代動物性製品,
不是只有吃“青菜”,作為“小菜”而已,它可以作為主食,
試著設計專屬於你的彩色餐盤~你可以搭配綠色、橘色的蔬菜,例:綠花椰菜vs地瓜、菠菜vs紅蘿蔔等。

要留意的是,如果每日攝取的營養素無法達到一定需求量,
尤其全素食者,維生素B12雖需求量不高,但長期下來仍容易缺乏,
我們就必須額外補充維生素B12(藥妝店或有機食品店可買到)或食用有添加營養素的食物(例:添加維生素B12的豆漿)

之後也會陸續分享各類營養素的補充囉!讓我們透過植物飲食,吃得均衡、吃得營養、吃的健康!


>>閱讀更多:
你吃哪種素?素食種類重點解析
2021年丹麥減碳飲食新指南~為健康和氣候做出更棒的選擇
Food 2.0植物肉體驗~OmniPork!EAT新豬肉小籠包

 

*參考資料:
1.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素食飲食指南手冊 
2.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素食飲食指標手冊
3.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素食女士營養手冊 

arrow
arrow

    潔西Jess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