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可能不會在蛋白質不足的當下就立刻感到疲憊,但是隨著時間拉長,「你會感覺到比平常還累,而且更慵懶、提不起勁。這是由美國營養學專家萊斯利・邦奇(Leslie Bonci)接受美國《健康(Health)》雜誌訪問時分享說道。
就我而言,有些時候就是感到特別疲憊,提不起勁來工作,或許是壓力值也頗高,加上一忙起來,可能就忘了時間,這已經不是沙發馬鈴薯的概念,而是整尊石化在座位上,而正餐總是希望能以”最快速“的方式解決,很少檢視一天之中是否攝取均衡的營養來源,這真的需要常常自我提醒呢!
尤其近年來採取素食人口增加,不少減重者也強調以蔬食為主的飲食方式,不過在減少吃肉的同時,卻又未能適量攝取足夠的植物性蛋白質食物,加上飲食不均衡等問題,雖說蛋白質攝取尚未達缺乏的程度,但仍會影響自身體力及骨骼機能。
Photo by Karolina Grabowska on Pexels
30歲開始是骨骼肌肉的分水嶺,隨著年齡越大逐漸減少
蛋白質是我們身體組成的重要成份,各種組織、器官、頭髮、皮膚、指甲、骨骼、肌肉等都是由蛋白質組成。這維持身體運作、每日所需營養的重要來源,人體的蛋白質約佔20%,僅次於水費,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有機物質。
根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調查發現,30-39歲女性肌肉量不足的比例高達53%,這是因為多半進行的是靜態活動,久坐辦公室而不運動。多數女性肌肉量不足,易形成老後肌肉量不足,未來容易因跌倒骨折。
一般而言,30歲開始是骨骼肌肉的分水嶺,隨著年齡越大逐漸減少,每年自然流失約0.5~1%;40歲之後,平均每10年減少8%;60歲後流失速度再加快,每10年減少15%,肌少症是每個人遲早都要面對的問題。肌少症通常伴隨著老化所引起,但近來已有年輕化的趨勢,而年輕化的原因就是日常飲食營養低、活動運動量低所造成的不良結果。
5 種代表肌肉量不足的症狀
❶ 久坐、久站容易腰痠背痛
❷ 握力下降、提不動重物、打不開罐頭
❸ 肉變得鬆軟,或是體重下降
❹ 四肢無力行動變得遲緩,有時反覆跌倒
❺ 焦慮、記憶力變差、容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
圖片來源:照護線上
關於蛋白質攝取量
🔍檢視每個人需要的蛋白質量,會因體重、年紀、和活動程度各有不同。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建議,一般人每日蛋白質攝取量是每公斤體重0.8公克,換算成年男性每日攝取65公克,女性為55公克。
也就是說如果你是.....
✅50公斤的人,每天至少吃50*0.8等於40克的蛋白質。
✅60公斤的人,每天至少吃60*0.8等於48克的蛋白質。
✅70公斤的人至少吃56克。
✅80公斤的人至少吃64克。
當然如果本身活動量或運動量高的朋友,每日蛋白質攝取量建議增加到每公斤體重1.2-1.6公克。一篇2016年的研究認為,對即將邁入中老年的人而言,每天每公斤體重吃到1.2到1.6克的蛋白質是適當的,不僅能減少肌少症問題,同時還帶來控制食欲與體重的好處。
蛋白質攝取不足,檢視有否以下10跡象
📝蛋白質攝取不足時,會影響多方面的身體功能,透過以下10個跡象,來檢視一下是否有攝取不足的狀況!
1️⃣ 腦袋昏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勞
2️⃣ 頭髮易有分岔,容易斷裂,甚是落髮...
3️⃣ 指甲脆化,容易斷裂
4️⃣ 體重減輕,卻是肌肉量下降
5️⃣ 肌肉關節會痛
6️⃣ 容易感冒
7️⃣ 容易肚子餓
8️⃣ 傷口恢復慢
9️⃣ 感染風險提升
🔟情緒容易不穩定
🤔如果你開始有感覺比平常還累、疲倦,而且更慵懶、提不起勁的時候,或許就要多留意在飲食營養上是否有均衡攝取,記得含有蛋白質的食物就多補充一些,適當的運動也不能少!下一篇與大家分享可以選擇吃哪些食物,來幫助我們攝取蛋白質up up囉!See U 👋
圖片來源:照護線上
🥔免費註冊Potato Media 🥔
參與馬鈴薯社群流量變現
|填寫 邀請碼oEsEdqV9d |
V.Lab 植境實驗所 送你+100點積分喲~